首页 媒体中心 盘毂动态

紧抓技术、场景“双引擎”,地铁巴士“小替大”助力公交转型

发布时间:2022.06.29

6月29日上午,由中国交通报社举办的“疫情时代公共交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暨“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公益设计大赛启动会以线上形式在北京举行,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中国交通报社、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等部门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公共交通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近500人参与会议,共同研讨公共交通企业转型、分享绿色出行创建经验。福州康驰巴士总经理谢谦辉作为公交企业代表参与圆桌研讨并分享适老化建设、公交企业转型等相关内容。

受疫情影响,自2019年以来全国公交普遍面临客流下降的问题,行业下行趋势明显。谢谦辉总经理认为,随着交通部2022年更贴近民生实事工作的部署,公交适老化建设已经成为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重点工作之一,这对处于行业下行状态的公交来说是一个新机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公交企业要借助这次机遇,通过紧抓技术、场景“双引擎”实现自身服务的升级转型。

紧抓技术、场景“双引擎”,地铁巴士“小替大”助力公交转型

2009年开始,公交行业开始推行新能源化,从燃油、燃气再到混合动力、电动、燃料电池,车辆的能源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升级,但整个行业对车辆内部结构的关注比较有限。“以前公交车座位少,加上车厢多级地板设置,乘客乘车体验较差,安全事故也较为多发。适老化建设的提出让大家可以更多地关注到车内结构升级的重要性,采用分布式驱动的‘地铁巴士’实现一级踏步、全平地板、大通道的结构,8m车型达到传统10m公交车型的运力,具备小车大运力的能力,这是公交转型的技术引擎。”谢谦辉总经理如是说道。

紧抓技术、场景“双引擎”,地铁巴士“小替大”助力公交转型

据了解,在今年交通部适老化建设政策提出后,福州康驰巴士就采购了100辆“地铁巴士”,近两年已经累计上线“地铁巴士”超过200辆,不仅满足适老化建设的需求,同时也致力于建设更好的公交服务场景。

“技术引擎实现的人性化设计仅仅是一个开始。在移动经济、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交车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移动工具,依靠‘地铁巴士’小车大运力的能力,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设施和珠宝展示柜、房地产沙盘等立体化的广告宣传空间,这些都应该是公交商业场景的一部分。让乘客获得更好的乘车体验和更便捷的多元化生活服务;公交企业获得更多的延伸收益,引导客流回归,运营变得更加良性。这是公交服务的场景引擎。”谢谦辉总经理指出。

紧抓技术、场景“双引擎”,地铁巴士“小替大”助力公交转型

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出行体验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依托政策驱动的适老化建设,结合技术、场景“双引擎”开展公交转型,建立独属于公交的全新商业生态,从根本上提升公交服务的品质与能力,让乘客获得更好的出行体验,这或许才是未来公交转型的方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