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动力”增程,真香!
发布时间:2024.06.29
谁也逃不过“真香定律”。
这一次的“肇始者”,是增程式汽车。
两年前,一度有人认为增程式汽车“技术落后”、“糟糕的方案”,甚至被嘲讽是“脱裤子放屁”;
两年后,增程式已经成为“真香”主流之一,市场销量屡创新高,增长速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枝独秀”。
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增程式汽车销量分别实现了116%和181%的增长;2023年,增程式电动车销量达到64.2万辆;5月份,增程式汽车批发销量达到9.1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理想与问界的交付量分别为35,020辆和30,578辆,占据了增程市场72%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和问界所售车型的指导价普遍在25万元以上,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排布来看,增程车在中高端领域的销量已经有“碾压”纯电的趋势出现。
时间会证明一切。整个行业增程式的数据和在增程式领域头部品牌的战绩,都证明了一点——在动力电池技术出现颠覆性的革新成熟且量产之前,增程式汽车才是车市的蓝海。
在供给侧,除了理想、问界、零跑等品牌之外,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加入“增程神教”,目前得到确认的就有阿维塔、智己,甚至接下来小米和小鹏也极有可能做增程车。
增程式汽车到底在“玩什么”?
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增程式技术俨然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相对于纯电车型,增程式车辆加注常见燃料、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没有里程焦虑,驾驶体验和感受不相上下;
相对于插电式混动,增程式车辆的设计架构更加简洁,入门门槛更低,而且故障率和稳定性表现会更好。
所以,增程式汽车到底在“玩什么”?核心竞争力在哪?
单从技术视角切入,增程式技术的唯一核心就是:让发动机的高效区间和发电机的高效区间最大范围叠加,让每滴燃油都尽可能地多发一分电。
增程式车辆本质上是依然是纯电驱动,发动机并不参与车辆驱动,专注于为发电机提供能量,因此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效果就成为决定增程式技术领先与否的关键所在。
对比径向磁通电机,盘毂“倍动力”增程器发电机的高效工作区间更大,——在90%以上工况都能达到90%以上的工作效率,与发动机的工作匹配效果更好;
所以在以汽油发动机为主的乘用车领域,相同条件下,盘毂“倍动力”增程器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达到96.8%,对比径向磁通电机提升1.52%;在以柴油发动机为主的商用车领域,盘毂“倍动力”增程器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最高可达97.4%,一升油最多可发电4.2度。
为什么“倍动力”增程“更香”?
除了发电效果上的提升,盘毂“倍动力”增程器发电机还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改变和增值。
同功率轴向磁通电机的体积和重量远远小于径向磁通电机,更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前机舱空间,并降低增程器系统自重。
以1.5T的增程器发电机为例,盘毂“倍动力”发电机自重≤29kg,比采用径向磁通发电机自重降低13kg以上;另外,电机轴向长度仅为107mm,与径向磁通布置方案相比,缩短近50mm,更利于整车适配;
在此基础上,盘毂还基于用户需求,正向研究开发了双转子轴向磁通发电机方案,采用“浸没冷却+转子被动冷却”的热管理方案、叠加双转子具有更大的转动惯量,可以实现发电机和发动机的“无中间壳、无扭减飞轮”的强化深度集成、发电机发动机共轴设计,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自重和布置空间需求,提升发电效率,在整体开发成本和终端应用成本上也有更大优势。
当前,盘毂“倍动力”增程器发电机已经和多家主流汽车厂商进行技术开发和应用测试,实现了“同一电机平台覆盖全部主流增程器汽油机性能和包络需求”,并且能够通过电机设计优化来实现不同增程器性能需求的极致适配,以及最大程度的共平台开发与生产,从而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在商用车领域,盘毂“倍动力”增程器产品的轴向尺寸相较于径向磁通电机缩减2/3以上,可以与发动机飞轮壳充分匹配,而且结构更加紧凑、发电效率更高、高效区间更大;另外在产品研发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发动机的万有曲线特点,建立起发动机与增程器发电机的高效区叠加效应,使整套系统一直在最佳经济点运行,一升油最高可发电4.2度。
当前,盘毂“倍动力”增程器发电机已经完成了对3L-16L等不同排量、不同品牌的发动机配套应用和批量化交付,终端应用场景覆盖矿卡、船机、起重设备、牵引车、搅拌车等各类车型,为客户提供轻量化、高效率、高适配、高价值的解决方案。
技术在不断前进,市场在快速发展,领先者永远是最有机会吃到更大蛋糕的存在。增程式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具想象,盘毂动力期待与更多伙伴一起,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为市场创造更多、更好、更具颠覆式价值革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