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体中心 盘毂动态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发布时间:2024.12.07

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和建设,12月5日,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联合实训室在上海揭牌成立。该实训室在国内首次汇聚了来自申沃客车、宁德时代、盘毂动力等九大业内领先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方案。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一站式全技能实训,加速填补高技能人才缺口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交领域一直在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国新能源公交车数量达到55.4万辆,占比达81.2%,“上海全市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已经超过90%,但相关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呈现较大缺口。”久事公交巴士培训中心总经理夏添表示,上海市公交行业有汽车维修工近2500人,但拥有高级技师证书的人缺口很大,尤其是现在的新能源公交车产业链涉及整车制造、电池生产、电机研发、充电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而这些环节的技术更新迭代又特别快,“如果我们跟不上产业的前沿技术,那么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实际需求肯定存在脱节”。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基于此,久事公交联合申沃客车、宁德时代、盘毂动力等产业链头部企业,打造国内行业领先的新能源实训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实训项目涉及全车的技术诊断、电池、车载空调、驱动电机、制动系统、充电设备等各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专属的实训室,对具体的产品和操作流程进行细致介绍,让前来参训的人员‘一站式’学习全产业链的新技术和原理,并通过实践操作融会贯通,既可以作为生产企业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也解决行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夏总说。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比如申沃客车的整车实训室内,放置了一套行业领先的维修技术测试台架,模拟整车高压、低压、气路等控制系统,提供培训教学故障模拟功能;宁德时代的电池实训室,展示了在商用车电箱中使用各种规格的动力电池,以及公交车动力电池智能拆装实训台和公交车高压连接器插拔台、动力电池 BMS 诊断台等设备,进行动力电池维修作业教学;盘毂动力和久事公交联合建设的电机和电驱动解决方案实训室,不仅对“地铁巴士”分布式轮毂驱动系统和拆装操作步骤做了详尽的介绍,而且专门设置了轴向磁通驱动电机和“地铁巴士”的实物样品,方便参训的学员们能够快速理解产品、快速上手操作。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李鹰认为“久事公交高技能人才联合实训室,齐聚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先企业,大家跨界协作,在同一个平台上拿出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开放共享,积极探索包括公交在内的新能源大客车高技能人才培养之路,这样的创新实践值得探索。”

新技术引领市场风潮,“地铁巴士”公交车投用超7000台

上海是全国最早应用“地铁巴士”公交车型的城市之一。自2020年以来,上海市公交行业累计投用“地铁巴士”公交车约700台。

2024年6月中旬,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了《高科技 新技术 赋能上海公交车辆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议,对“地铁巴士”分布式轮毂驱动技术公交车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会议认为,经过四年约3000万公里的实际运行验证,“地铁巴士”的分布式轮毂驱动技术“打破了传统公交车的结构与框架,其宽敞的车厢和平整的地板被乘客称之为‘公交地铁车’,代表着新型公交车的发展方向,从理论上形成了一种新质生产力的模式。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1.全平低地板,无障碍通行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乘客门出入口基本与公交站台地面持平,上下车更方便;

  • 车厢内部前后贯通,0台阶、0踏步,全平地板,无障碍通行;

  • 后过道宽度增加115mm,轮椅、童车等均可轻松通过。

2.空间大扩容,车型小替大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 驱动电机与轮胎高度集成,全面扩容车厢内部空间,比同级车辆更宽敞、更舒适;

  • 超强弹性运力能力,平峰期有座位,高峰期多拉人;

  • 8米地铁巴士达到10米普通公交运力,10米地铁巴士载客能力与12米普通公交相当;

  • 车型小替大,单位运力下,运营成本更低;

  • 更小转弯半径,更适合立体交通下的新型公交穿街走巷

3.安稳更舒适,安全更高效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 分布式驱动系统,精准分配车轮动力,运行更平稳,转弯更稳当;

  • 后轮后布局下车乘客门,避免碾压意外事故的发生,针对老龄出行更友好;

  • 车厢内部无逆向客流,上下车更顺畅;

  • 高度集成化设计,对比传统驱动系统减重700~800kg,整体减重约1800kg。

作为“公交适老化服务”的明星产品,盘毂“地铁巴士”公交解决方案实现了车厢内部前后贯通的全平地板、0台阶、0踏步,超宽过道,“车型小替大”等颠覆式的功能改善,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公交运营企业的关注和欢迎,市场需求量快速扩张,截至目前,国内搭载应用“地铁巴士”解决方案的公交车已经累计推广应用接近8000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链融合创新

市场端的旺盛需求也给前端生产制造的各大客车厂商的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以“地铁巴士”为代表的“黑科技”被主机厂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朋友圈”不断扩大。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今年6月,盘毂和中车、宁德时代、成都公交等伙伴合作共建的“新能源车辆轮边驱动系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汇聚了电池、电驱、整车设计研发、以及终端用户等产业链各方企业,基于新形势下新能源公交车的实际运行环境和工况,以分布式驱动技术应用为基础,对整车动力系统进行深度研究和正向开发、精准适配,不断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为公交运营创造更大价值升级。

培育高技能人才,促进融合创新|上海久事公交联合实训室揭牌

同一时间,盘毂和成都公交联合建设的“轮边驱动系统装配中心”开始运行,实现了城市公交车辆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装配、本地化运营,同时也开创了“新质生产力”电驱动技术与终端应用场景的新型合作模式;

10月底,盘毂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总成制造基地在山西大同落地,并与宁德时代、陕汽集团等产业链头部企业组建“联合运营中心”,将电机和电驱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装配等业务“与整车厂一起打包推进”,“0距离合作”,融合创新。

面向未来的发展,盘毂也将和各产业、各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求真、创变、共生”,携手共进,推动电驱动产业技术革命。